百科 健康 男性 女性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健康 > 健康养生 > 正文

非甾体抗炎药VS类风湿性关节炎

非甾体抗炎药VS类风湿性关节炎

在抗炎药物中作用最强的是甾体激素类药物,即肾上腺皮质激素,它们的化学结构上有都呈甾体的特点。凡是结构上不是甾体的抗炎药,均称为非甾体类抗炎药。20世纪40年代末医学家揭示了醋酸可的松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良好抗炎作用,但使用大剂量的甾体抗炎药是危险的,因而人们致力于开发非甾体抗炎药。

古代希腊、罗马的医生长期用柳树皮浸出液治疗炎症、疼痛等病症。1838年从柳树皮中提取得到水杨酸,1860年化学合成了水杨酸,1875年首次将水杨酸钠用于治疗,这便是最早的一种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于1899年问世,很快被证明是有效的解热镇痛药,较大剂量有抗炎作用。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阿司匹林始终是治疗风湿疾患的主要药物。1949年保泰松作为抗炎药出现于市场,但由于它具有严重的毒副作用目前已被淘汰。消炎痛于1964年被开发,其抗炎作用不错,副作用虽明显轻于保泰松,但仍然会产生许多不愉快的后果。以后不断开发的许多非甾体抗炎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大多在减轻毒副反应方面下功夫,形成了一个十分庞大的药物类别。

非甾体抗炎药的药理作用及种类

非甾体类抗炎药最大的作用是抗炎,表现为缓解红肿热痛等炎性症状和改善某些肌肉骨骼关节功能。这类药物一经吸收进入血液很快发挥药效,对慢性疾患用数周即有作用。但撤药将使原有症状体征迅速恶化。其第二个作用便是镇痛。镇痛作用与麻醉性镇痛药不同,只适用于轻度到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肌肉骨骼和关节痛、轻度创伤、产后痛、月经痛等,治疗量不引起欣快感(吗啡类镇痛药常有),不影响其他感觉,不致嗜眠,不改变脑的警觉机制,无麻醉性,长期应用无耐受性和依赖性。第三个作用是退热。该药可以使过高的体温下降,对正常体温影响甚微。其解热作用是中枢性的,最明显的作用是通过出汗而降温,但其解热作用也不完全依靠汗的挥发。第四个作用是抑制血小板凝集。阿司匹林现已成为一种十分著名的抗血栓药物,它可使心肌梗死后的总死亡率有所降低,阿司匹林的抗凝血效果对不少风湿病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为一些严重的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关、硬皮病等都呈血液高凝状态,抗凝治疗有助于改善病情。除了阿司匹林外,大多数非甾体抗炎药都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内容
风湿 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 更多>>
为您推荐
益优网首页

© Copyright 2011 益优网
桂ICP备2020006802号-1